• 天津雷沃动力_雷沃配件_雷沃动力发动机_雷沃动力配件销售
天津雷沃动力_雷沃配件_雷沃动力发动机_雷沃动力配件销售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中心

现代农业建设有必要研究解决的六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3-07-16 11:39:09   文章来源:天津雷沃动力_雷沃配件_雷沃动力发动机_雷沃动力配件销售   

      我省耕地面积大、土质好,有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的耕地2.1亿亩;水、热、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有效积温2000~3000摄氏度,日照在2200~2900小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全省粮食总产超千亿斤以后,开始进入了由传统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紧紧抓住国家在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既要给全国农业发展作出示范,又要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特点的新路子。近期目标,应当是通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和现代装备、技术的应用,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00亿斤,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民收入达到全国上游水平,主要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农业的高产出、农民的高收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前有必要研究并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推进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相应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土地等生产要素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走向相对集中进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从理论上说,它已经涉及到农业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到2012年底,我省已办起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29098个,入社成员28.5万户,带动农民120万户,土地流转4446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797个,全省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91.2%。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民合作社多数运作不规范,真正发挥作用的只占37%,能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的不足20%,土地规模经营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1/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合作社内部来说,主要是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从合作社外部来说,主要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障碍较大,这使得一些大型农机合作社因为自有耕地不足而无法正常经营,主要靠代耕挣钱难以为继。如果说,合作社的经营和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各类培训、聘请能人、由乡镇提供经营和技术服务等途径得到解决,那么,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障碍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了。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问题,表现为“离农”与“恋农”的意愿冲突,实际上还是对带地入社(入股)存在种种顾虑。一方面,对合作社经营前景看不透,有的还持怀疑态度,担心入社吃亏;另一方面,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不托底,怕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会得不到补贴等优惠。因此,很多合作社都以转包或租地为主,而且都是一年一包或一年一租,春天就要兑现租金。农民最讲实际,很多事情不“见上”是不认可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让农民看到合作社的经营实力和经营前景,而那些自有耕地较少的合作社恰恰因此而经营效果不佳。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问题。破解这个“两难”问题,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农机合作社兴办初期,可以先购置规模小一点或中等规模的装备(比如三五百万元的农机具),经过两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之后,再扩股扩规模。其实像克山仁发那样办得好的合作社,也是有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样解决土地流转的难题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土地流转的方式很多,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都可以,目的是相对集中连片,以适应大机械、大水利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扶持农机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不应仅限于千万元投资的大社,可以对有发展前景的小社逐年分期予以扶持。另外,对现有合作社,应区分情况,用二三年时间,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力争不让一个办起来的合作社垮掉。

  二、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广先进耕作技术

  粮食增产的途径有三,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在各品种中增加高产作物面积,三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目前,前两项已无太大余地,走提高单产的路子不仅潜力大,而且效益要好得多,有利于实现增产增收双赢的目标。现在全省中低产田近1亿亩,亩均增产100斤就是一百亿。畜牧业也是同样,如果按奶牛单产4.5吨鲜奶为盈亏点,在4.5吨以上再增产的部分,利润率会大大提高。因此,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应当是今后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我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达到农业科技贡献率6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70%,良种覆盖率98%,农业生产标准化到位率95%。以现有情况看,总体上实现这些指标并不难,难就难在很多地方还存在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即落实到农户和田间的最后环节障碍。

  面对千家万户的服务对象,现有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明显不足。作为技术推广主渠道的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很多地方存在人员老化、技术不足、推广方式单一、服务效果不佳问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服务,又限于资金和力量不足难以扩大覆盖范围;社会性的技术服务体系目前还只是发展初期。因此,在一些农业不发达地区,农民技术服务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很多地方青壮年农民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种地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劳动力,这些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低,很多家庭在安排种植计划、购买种子化肥、甚至包括何时出卖农产品等,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一是充实加强基层技术推广力量,采取各种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办培训班、建立示范园区、开展试点示范、广辟宣传渠道等方式,对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把教学、科研和技术示范推广结合起来。

  三是扶持社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尽快发展壮大。要鼓励化肥、农药、植保等涉农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服务,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技术推广服务结合起来;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发展原料生产;鼓励各类农民合作社积极采用先进耕作技术。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整合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改变“各拉各车”的状况,放大技术服务效果。

  四是继续搞好场县共建,更好地发挥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保护好黑土地,筑牢农业根基

  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在中国的东北,其中我省就占了45%。作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目前黑土地已面临严重危机。开发百年以来,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黑土层损失每平方公里三千吨左右,黑土层已由建国初期的30厘米~70厘米降至20厘米~30厘米,每年减少0.5厘米左右。目前,占耕地面积近一半的坡耕地黑土层已不足20厘米。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农家肥的减少,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团粒结构明显变差,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每年达20.8%。保护好现有的黑土地,关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不仅是“远虑”,而且是不可忽视的“近忧”。

  首先要抓农家肥。自化肥逐渐唱了主角以后,农家肥越来越少。养殖业发达的地方,畜牧业排泄物都已经成了农村的主要污染源。过去种地离不了的人畜粪便,现在白给都没人要。解决这类老百姓不愿意干、市场又无法调节的难题,只有靠政策引导。通过必要的扶持措施,让农民把现有的农肥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既可以解决地力下降问题,又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尽快普及测土施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防止滥施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二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缓解种植单一品种对地力的掠夺。依中国国情,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让土地休耕,但传统经验证明,“调茬如上粪”。通过玉米、杂粮、大豆三圃轮作或间作套种,短期看可能是减产减收有所失,长期看却有助于恢复地力增产增收有所得,从可持续发展来说则是利大于弊。

  三是大力推广深松、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逐年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对风化沙化碱化耕地进行综合治理,至少要控制住“三化”扩大趋势。对不属农田范围又不适宜种粮的耕地应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四、管好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我省的水资源相对较好,加上近几年没有发生大的旱涝灾害,所以一些人认为水不是问题。实际上,黑龙江的人均水资源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亩均水资源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1%,而且分布不均,呈“四多四少”特点:边境水多,腹地水少;夏秋雨多,春季太少;欠发达地区多,发达地区少;山区多,平原少。比如松嫩平原耕地占全省的45.6%,水资源只占5.7%。全省现有60多万眼机电井,已经使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污染又呈上升趋势。全省5017万亩水稻,已经用去了农业用水量的96%,占社会用水量的70%。因此,有必要确立节水意识,从全省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的全局角度规划各业各方面的用水量,认真管好水资源。

  今后,新增加的水稻应集中在以江河湖库等地表水灌溉为主的地区,严格控制发展井灌水稻。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水位下降过快的地方,应对井灌水稻实行水改旱。要大力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力争用三五年时间,在现有四百万亩的基础上,推广到1500万亩以上。在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搞好田间配套工程的同时,要逐年扩大滴灌、喷灌等节水农田面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进而实现增产增收。还要严控江河和地下水污染源,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实现粮牧双丰

  我省的畜牧业基础好,发展快,同种植业一样也已进入了由传统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折时期。其主要标志,一是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比重大幅上升。大庆市提出“三进三退”(进入大户、退出散养,进入牧场、退出庭院,进入小区、退出村屯)以后,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比重已超过70%。二是以自食为主的家庭散养急剧下降。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过去那种自给自足加小商品的分散养殖已经很少见到。这一升一降,标志着数千年的传统养殖方式正在退出,现代畜牧业已迈出可喜的一步。

  我省历来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一些干部群众对畜牧业的产业地位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看,畜牧业取代种植业成为主导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畜牧业前驱种植业,后带加工业,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长且关联性强的综合性产业,涵盖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我们省处于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大量的玉米也需要发展畜牧业来过腹增值。因此,应当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尽快改变农业一粮独大、农产品“原”字号为主的局面。

  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列入日程,加大力度,形成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领导体系;要整合有关的行政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形成配套的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要由各级政府负责,协调涉牧部门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尽快形成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业管理体系。

  六、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现在已经实现粮食总产量、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和产量、干乳制品产量等几个全国第一,但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的潜能尚未充分释放,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玉米等“原”字号农产品主要还靠外销。现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我省只占30%。山东省粮食总产800亿斤,但肉产量已20年全国第一,农产品深加工主营业务收入比我们多2/3。河南省也是粮食大省,2008年开始实施“大粮食”向“大厨房”的战略转变,2011年又提出三年培育20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预期销售收入可达1万亿元。我省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赶超山东、河南,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优良。在国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绷紧了神经的情况下,打好绿色有机食品这张牌,应当说是一个站位较高的战略性选择,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一定会效益好。

  食品生产涉及到种养业、加工业、流通业,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一起事件就可能毁掉一个品牌,甚至毁掉一个地方的产业。因此,必须按产业链全程一抓到底,直到形成黑龙江食品产业的市场优势。

  种养业是绿色有机食品业的源头,严管这个“第一车间”,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这个环节涉及到千家万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群众性的事情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才能办好。因此,要广泛宣传黑龙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使所有人都知道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的优势,关系到黑龙江农业经济的发展前途。

  要建立从种到收、从加工到流通的全程监管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要严格执法,及时发现并坚决打击各种制售伪劣假冒有毒有害产品行为。要对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销售环节实行严格监管,从源头上管好食品安全。要让黑龙江的绿色有机食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使黑龙江的自然生态优势真正转变成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 资讯中心 | SiteMap(360)  | SiteMap(Google)
地 址: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鑫泰汽配城B区6栋101号    服务热线:022-58857550    E-mail:tjlwpj8888@126.comtjlwpj8888@126.com    
版权所有:天津宏利伟业商贸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ICP备11008014号-1    技术支持:速创网络(天津网站建设)    
天津宏利伟业商贸有限公司坐落在天津北辰区,是雷沃指定的配件代理库,主要从事雷沃动力发动机整机及配件销售,(原天津珀金斯发动机)公司拥有一支技术全面的营销团队,熟练掌握雷沃发动机配件目录,技术状态,各种发动机配装的零部件图号。